自2011年下半年懷山藥從40元(毛條)以上跌落,七年來價格一直在10元上下波動,其中2015-2016年跌至8-9元。2017-2018年小幅回升至10元左右,2019年在12元上下浮動,進入2020年價格升至13元左右。近幾年懷山藥為何穩步攀升?近幾年種植情況如何?
懷山藥,屬于藥食兩用的中藥材,主產地河南焦作博愛、武陟、溫縣、沁陽、孟州等地,主要以鐵棍山藥和懷山藥為主,有四大懷藥之稱,美譽全國,備受國內藥企青睞,其產量占全國70%以上。除此河北、山西、廣西、陜西、山東、浙江、湖南、四川等地也有栽培。以河南、河北、廣西等地種植區域較為集中。
由于懷山藥中含有的淀粉、蛋白質、無機鹽、多種維生素、人類需求的17種氨基酸有效成分均屬于人體需求成分。不僅可以通過炒、炸、蒸、煮做美食,也可作為滋補類藥材日常燉湯,煲粥等藥膳方面的使用。近幾年懷山藥作為食用已走進蔬菜市場,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藥用山藥多是食用剩下的下腳料,其產量大小受食用價格高低影響。如果食用價格高,下腳料就少,反之,則增多。近幾年鐵棍山藥行情不錯,河南產區藥農多擴大了種植面積。鐵棍山藥畝產鮮貨1000公斤左右,而懷山藥則產鮮貨2000-2500公斤,折干率4或5:1.
近幾年山藥種植面積不但沒有調減下來,而且在逐年擴大,到2015年種植面積為近幾年最多。雖然因天氣原因河北產區單產下降,但是,由于總體種植面積大,導致產新后鮮貨價格下滑至2元/公斤,出現滯銷,大量的貨源被積壓。多數種植戶收益降低,包地大戶多無利可獲。2016年種植戶多減少了種植,產新后價格從6元回升至9元左右。2017年山藥種植面積有所調減,價格也小幅上漲至10-11元。雖然近幾年懷山藥價格上漲,但是,藥農種植積極性并沒有多大的提高。
由于山藥忌重茬種植,而老產區連年栽種,單產產量下降。有種植戶便到臨近縣區包地種植,而且,逐漸向外擴散。由于到外地包地種植山藥,種植面積多有幾十畝,或者上百畝,栽種、管理、采挖,運輸都要雇工,而且費用不低,因此,實際在外地包地種植的大戶不多,這就限制了新產區發展。
該品種屬大宗品種,藥用量在6000-7000噸左右,食用量已達萬噸以上。在中成藥配方中用量穩中有增,而且用途不斷拓寬,以其為配伍的主要中成藥有七味都氣丸、人參健脾丸、兒康寧糖漿、牛黃清心丸(局方)、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顆粒、艾附暖宮丸、龍牡壯骨顆粒、歸芍地黃丸、生血丸、耳聾左慈丸、麥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補腎固齒丸、啟脾丸、抱龍丸、明目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參苓白術散、參茸保胎丸、前列舒丸、濟生腎氣丸、桂附地黃丸、調經促孕丸、琥珀抱龍丸、鎖陽固精丸、龜鹿補腎丸、補腎益腦片、參茸固本片等。
綜合分析,近幾年懷山藥種植面積比較穩定,藥用量的大小主要看鮮貨食用量的銷售多少。食用量的銷售多少要看鮮貨價格高低,鮮貨價格高,銷量就會減少,如果鮮貨價格低,銷量就會增加。從近幾年的種植情況及產量看,山藥供求上沒有矛盾。懷山藥未來價格走勢主要看每年鮮貨價格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