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的支持,以及人們對傳統中醫藥重新認可的背景下,中藥產業不斷發展,并迎來“墻內開花墻內墻外都香”的局面。
然而在中藥市場巨大空間的背后,一直存在著中藥材質量不穩定、飲片質量標準不完善等諸多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
就以中藥飲片而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全國通過中藥飲片GMP認證的生產企業已有1808家,但還有很多小而散亂的企業未通過GMP認證,導致飲片行業整體水平良莠不齊,部分企業甚至為了謀求一時利益,出售摻假制假的產品,擾亂整個飲片市場公平競爭、和諧發展的秩序。
近年來,為提高中藥質量,相關部門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嚴懲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在面對重重監管以及巨大市場的背景下,中藥企業需要把中藥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底線,推動企業自身追根溯源、規范化、標準化等方面的建立與完善,使得中醫藥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在追根溯源方面,應保證產品從原料到成品、從成品到原料的可追溯,從而提升中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例如,有中藥企業建立中藥溯源系統,利用電子化技術對中藥的加工、流通進行監測與控制,用戶只需掃描成品相應的二維碼就能掌握產品的全部信息,提高消費者對成品的信任度。
在規范化方面,需要從中藥材的種植源頭抓起。據了解,很多藥材都是由不具備科學種植知識的農戶種植,缺乏規范化的種植與管理,所產出的中藥材質量和產量也難以保證。
面對這種現狀,很多中藥生產企業自身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科學的篩選中藥原料,確保藥材的產地、采摘時間等方面符合規范和質量標準,從源頭保證了原藥材的高質量。
在標準化方面,中藥材的選料、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都應保證符合標準化要求。尤其在加工環節,因加工不符合標準造成成品質量差的情況大有發生,因此企業需要對中藥材的加工環節加以高度重視。
當前,隨著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在飲片生產過程中,一些企業引進現代化管理技術,實現中藥飲片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并運用設備對飲片炮制工藝及生產工序進行操作,將飲片生產中的選料、生產、包裝、儲存等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從而實現中藥飲片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保證飲片的質量安全。
另外,產品的指標關乎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因此對產品的指標加以檢測和控制也成為關鍵。當前,市場上的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薄層成像系統儀等各類相關的檢測設備為藥企從原料到成品的檢測提供高科技便捷的檢測服務。隨著中藥行業市場迎來良好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這些檢測設備也將獲得更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