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別名干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主產于甘肅(岷縣、漳縣、渭源、宕昌等縣)、陜西、云南、四川等地。
當歸,一年育苗一年移栽,生長期兩年。當歸色黃體肥,分叉好,一般四道七個分根。而其他地區種植的當歸,如馬尾歸,下面分根短小,須根又細又多,像馬尾巴,所以叫馬尾歸。當歸根據粗細大小、部位,還分很多規格,如歸頭,歸身,歸尾,大面歸,小面歸,箱歸一等,箱歸二等,箱歸三等,還有歸股子,歸節子等等,我們經常見到的幾乎都是全歸,就是一顆整當歸,及一顆全當歸切的飲片。
過去中醫用當歸,要分成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三種藥材的,古中醫認為“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今天,我們基本用的都是全當歸了。
當歸采收時間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植株枯黃后收獲。
目前全國種植面積約50多萬畝。一般畝產干當歸180-200公斤,豐產田畝產可達250-300公斤。
產地價格:目前市場上貨減少,行情稍顯疲軟,現岷縣藥廠貨27-29元/公斤,小條30-33元/公斤,中條34-37元/公斤;新貨大條38-41元/公斤,特大條42-44元/公斤。
當歸作為藥食兩用的藥材,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增強,需求量也隨之增多,但由于目前當地當歸種植效益仍比農作物高且農民仍有種植習慣,加之地區政府對于中藥材種植扶持力度較大,土地承包種植、種植基地仍有量,導致當歸種植面積不減,產量也隨之增多,現當歸即將大面積產新,后市行情多商關注中。
【上一個】 在藥市一片低迷中少數野生藥材價格也步入下滑通道 | 【下一個】 太子參產新拉開序幕是穩中下滑的走勢 |